也 谈 人 生
丹 增
《云南日报》2009年11月27日
最近,有人约我写一篇关于人生的稿子。他认为这样的文章太重要,因为许多人都说活得很累,不少人已到古稀之年还不明白活着为什么。我想,这类感慨看过不少文章,应该容易写,弄几句大话,加上一些套话,再穿插一些由动听的词句组合而成的废话,不用花多大力气,一篇高深莫测、云里雾里、不明不白的文章就出来了。再署上作者的高职大名,说不定哪个权威刊物就会立马刊登。这样写出的文章的作用,无非是作者的大名能见诸媒体,还能收到不是太多,但够请一桌朋友吃饭的稿费;保证能浪费贵刊的一点版面和纸张;还能消磨部分善良人的宝贵时间,仅此而已。
但是我想,自己已到耳顺之年,按旧例应该是解甲归田,按新规也是离职退养,无官一身轻,该用点真话说一说对人生的感悟。60多年的人生经历,顺利与坎坷,幸福与痛苦,辉煌与磨难,把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会,从心头移到纸面,与方家一起分享。还没写几页,就感觉有点不对劲,这说真话确实不容易。我曾说过那么多的豪言壮语,难道都是发自内心?我曾讲过那么多的高谈阔论,难道没有一点水分?我曾写过不少长长短短的文章,自己的真话又有多少?
叫我谈人生,首先说说我认为什么是人。要说人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无论用科学的力量、哲学的推理、宗教的学说,至今还说不清道不明,而人是什么也是一个很难说清的现实问题。现实的人只要能思辨,能自食其力,只要不害人,就不是多余的。至于人和人生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就作为一个课题在研究、在探索。天地之间人为贵。因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只有人超越群生,较之于其它动物,唯一的区别是人能思辨,有一种特殊的思维辨别能力。除此而外,人作为动物而言与禽兽没有差别,生物基础是相同的,都有生存的本能和天性,比如饿了要求食,冷了要温暖,累了要休息,眼睛能看万物之色,耳朵能听万物之声,鼻子能嗅万物之气,口舌能尝万物之味。但是,狗的嗅觉比人灵敏,鹰的视力比人远大,狼的听觉比人敏感,所以,人不能太得意,我们有许多不如动物的地方。人之所以能战胜禽兽,就是因为人用他的思辨制造工具,创造了武器,发明了技术。动物害人和人害人有区别,动物害人往往是龇牙咧嘴,猛扑过来,光明正大,而人害人,有时面带微笑,客客气气,背后给你一刀。人的思辨,创就了生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哲学等等诸多学科。
纵观历史,对于人性已经研究了几千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婆趋同论也是存在的。我认为人性是善、是恶,是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目的决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人的善恶行为。人性先天是善的,母爱是善的种子,人的社会属性是善的,互助是善的根基。有关人性善的学说,出发点是你看到的人,听到的人,想到的人是善良的、可信的、可敬的、可交的。从人的本性来说,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善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谦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友爱之心是信的萌芽。仁、义、礼、智、信是人性善的萌芽。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个体差异千变万化、万紫千红。但是,对人生意义的评判一种是以物质的满足与追求为目标,一种是以精神的满足与追求为理想,共同的追求是以精神物质都能满足为前提。有人觉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应该尽情享受物质的满足,亭台楼榭,园囿池苑,饮食车服,声色嫔御,满足肉体感官的需求,就算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有人觉得,生益于人,死闻于后,要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坚定的信仰,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学问,传世的佳作,能为民族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铁肩担道义,才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也认为,宇宙浩瀚,生命短暂,人生就象流星滑过夜空的瞬间,而这瞬间去头去尾最亮的只有那一闪,这一闪又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现在普遍把人生以百年为周期,把生命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8岁之前是成长期;19岁之后为成熟期;60岁之后是衰老时期;80岁之后,算是暮年时期。就这百年之中,一半时间在茫茫的黑夜里度过,未成年的18年,你连选举权都没有,还得有个监护人,但这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好比构筑万丈高楼的地基。这个时期刻苦学习,拼命钻研,闻鸡起舞,准备着立大志。有人游手好闲,无所用心,为虚度年华铺垫罢了。19岁至50多岁的这30年,人生成败在于此,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还没有什么功成名就的宏业、立志立言立功之类的业绩,也就只能平心静气,善力而藏。50岁后,心怠力疲,智术用尽,俯视世间,西山之日渐逼。当然也不排除从天而降的意外惊喜。70岁后还能延续生命的机能,那就更应该珍惜难得的生命价值,真正活到百岁的人凤毛麟角。从生命的价值讲,不仅要讲生命的长度,还要讲生命的质量,假如病魔缠身,气息奄奄,不能自理,实在于己痛苦,于人麻烦,但此时亲属朋友的道德良心总是千方百计地希望你活下去。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马比骡子驮不成。但人类天生的嫉妒之心,总使人喜欢比较,比较的内容,无非是官大官小、收入高低、钱财多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比较也是就高不就低,在同学、同乡、同事中谁比自己强,越比越着急,越比越伤心,结果受伤的总是自己。轻则影响情绪,重则影响健康。如果换个比法,谁比自己弱,总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不定心情快乐一些。伸出手掌五指都不一般齐,人能得到的绝不会一样多。人60岁后还想比较,那就比健康,比长寿,比快乐!
在我周围,讲什么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活着为了什么的人,多数是一些大官、大款、大腕之类,他们也并不把这类命题常常挂在嘴边,而是在一些高谈阔论的场合,夸耀业绩的讲坛说一说就罢了。大多数人讲什么,讲工作不易,要忙忙碌碌;出人头地,要过得体面;生活艰辛,要养家糊口;处人复杂,要花费心思;做事艰难,要避免矛盾之类的平常之事。他们也似乎活得很累,但是,他们牢骚之中没有埋怨,苦诉之中没有痛苦,坦白之中没有虚伪,感觉他们在付出中也得到了不少需要的。农民、工人、普通人反而显得满足,显得平和,显得朴实。是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为人类创造幸福之类的抱负,志向不高,欲望不强,贪心不重,也就容易满足。当下,对芸芸众生而言,幸福的人生是有物质生活作保障的,那种春荒断粮,囊空如洗,两天不生火的家,一年不添衣的人,很难讲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也谈不上幸福二字。那些居无定所,劳无所获,为生计而奔波,为生活而操心的人,也很难讲什么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平心而论,吃粗茶淡饭也如吃山珍海味一样香甜,穿粗布棉袄也像穿狐袄貂裘一样温暖,是不可能的。像孔子描述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者,几乎绝迹于当今社会。
对于有权、有势、有财的人来讲,谈人生首先要懂得满足就是富有,贪得无厌就是祸根。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嗜欲太过就会带来灾难,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你的学历、学位、学识多么耀眼,无论你的名誉、地位、经历多么显赫,一旦你的私欲像火山一般爆发,你的坚强就会变得懦弱,你的灵魂就会变得肮脏。贪欲适可而止,是自由、幸福、健康、美满的法宝。在我们身边,一些深居高位的达官贵人和腰缠万贯的商贾富豪,从金字塔上落入阶下囚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委,表象虽然千差万别,光怪陆离,但共性只有一条,那就是没有抵挡住权欲物欲。“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贪婪之心,导致他们傲视法律的庄严,出卖个人的道德良心,进而粉身碎骨,既亵渎了生命,又践踏了尊严,最后也就没有回心转意的余地了。我看这种人多么可怜,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惜。
既然人的幸福与痛苦是由人的欲望满足状况来决定的。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如果人能用理智的力量去制约欲望的冲动,换来的一定是快乐、幸福和开心。发大财、做大官、出大名这是绝大多数人所盼望的,贫穷、卑贱、无能是人所厌恶的。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时代,可以肯定,没有钱做不成事,连生存都困难,你想,吃饭、穿衣、看病住院需要钱,读书求学寻求工作需要钱,连最后进火葬场也得交钱。另一方面,用钱能办成的事,绝非都是大事、好事。钱是个好东西,没有钱不行,但钱太多也未必是好事。钱太多,个人人身安全带来危险,家庭子女带来不和,被绑架勒索的是有钱人,子女争财产打官司的是有钱人。有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挑选美女,可以拉拢领导,可以奢侈腐化。我看到人财大气粗的时候,别人就来吹捧你,众人皆呼“大哥”,当你亏本财尽了,还剩几个弟兄?所以,我们不能把金钱当作命根子,这世间有许多珍贵的东西用钱是换不来的,比如钱换不来长寿、换不来健康、换不来感情和真正的友谊。就是再有钱的人也是一日吃三顿饭,夜里一张床,而木床、铁床、铜床、金床同你的睡眠质量毫无关系。睡眠好坏往往是由你的心态、健康所决定,有些人吃着粗粮、干着重活、枕着胳膊入睡,同样打着呼噜,做着美梦,睡得香甜。而有些人身居深宅大院,出入朱门红楼,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可一到夜里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好求助于大把的安眠药。据我观察,人活着是尧舜,死了只剩一堆骨头;人活着是桀纣,死了也只剩一堆骨头。过去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今天的商贾富豪、名人贤达;过去的平民奴仆,今天的黎明百姓,在死亡面前是绝对平等的,古今中外,死神从不讲关系,从不开后门。一个人糊里糊涂、赤条条地来到世上,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或继承了祖辈的遗产,或接收了朋友的馈赠,或自己创造了财富,变成了富翁富豪。实际上你所拥有的这些财产仅仅是你替社会暂时的保管和管理而已,最终你还是要赤条条地离开这个地球村。在你在世的时候,这些财产,给他人带来好处、利益,算你活得有价值,而你的财产坑害、损害了他人,不但你枉费心机还会给你罪加一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择手段追求钱财的人,因钱财物品积累不多而忧愁,不惜一切追求官位的人,常因职务不高而暗自悲伤,欲望、追求、期盼换来的是痛苦、悲伤、烦恼,因为目标是无止境的,到头来都是泡影。佛说,不贪就是人生的法宝。
有人为了满足欲望,想要多活几年,靠五花八门的保健品、琳琅满目的强身药,求得健康和长寿,我打心里不相信。这些东西对身体可能无害,否则怎么会在市场上流通,但到底有多少作用,实在不敢恭维。人的健康与长寿既与先天基因有关,还需要后天快乐平和的心态,平衡营养的饮食,新鲜清洁的空气,适度经常的运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人生是在与人相处中终结,要说人的学问就是与人相处的学问,所谓社会是由人的群体构成的,与社会的关系,实际就是与人的关系,所谓学会处事,也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因为一切事都是人做的。什么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研究来研究去,无非是想说清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的关系。这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就是人学,最难的事情是做人,最终的目标是为人。是的,做事难,做人更难,一些优秀的人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自己轻松,别人明白,而一些自称能干的人,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弄得别人不知所措,还怪别人不领会自己的意图。
一般人说人生价值,就看他所拥有的东西。人所拥有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身内的精神的,一种是身外的物质的。精神的包括道德、修养、学识、才能、情感之类,物质的包括住房、存款、收入、财产和相关的出身、地位之类。多数人都希望这两种都有,但这是很难的,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造物主往往嫉恨完美无缺的东西,他会把优点和缺点同时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把祸和福捆绑在一起送给你,把幸福和痛苦同时交给你处理。经常遇到一些人,他们追求事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滴水不漏、完美无缺,我不认为这种人有多高的水平,倒觉得他有些不成熟、不懂事,因为这是不可能,不现实。
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同时都能得到,以古今中外的经验来看,要选择“内圣外王”,以高尚的道德品性,展示善良诚信的本性,以求实现“至善”的终极目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从小到平民百姓,大到一国之君,无论是邻里之间,还是同事之间,对他人的评价主要看他在世时的人格修养、才能学识、品行道德,这方面优秀的人,人们就会敬仰、怀念、称赞。很少听到人们对那些人留下几座豪宅、几辆名车、多少财富而称颂,甚至提到这些,反而往往是嗤之以鼻或厌恶憎恨。不知是仇富的心态,还是嫉妒的怨恨,这已经成了普遍的心情。我可怜的不是留下财富,而是他为这些财富没日没夜地奔波劳累,演出了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戏剧,最终精疲力竭,眼巴巴地望着这些东西赤条条地走了,“只赢得,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人生选择身内的精神的,我说学问也不复杂,只要懂得做人要善良诚信,处人要忍耐利他,遇事要顺其自然。最近,美国、英国的几位科学家研究人脑,得出一个结论,人脑的有个部位是人性善的萌发点,而这个部位是人脑最重要的部位,证实了人性本是善的。如果饮食男女是人的属性特征,那人与禽兽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人性恶是必然存在的,但它是在后天为生存争斗中萌发的。今天,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掠夺式的生存竞争,说不定人性之恶越发突出,因此越要研究、探索、发现人性善良的本质。我观察善良的人,他往往是快乐的、健康的、长寿的,原因可能是与人为善的人,处处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人无论官位有多大,你不尊重别人,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真心尊重;以势压人的威风,也许得到逢场作戏式的假赞美,但永远得不到发自内心真正的敬重。有的人在会场、吃场、官场被簇拥着,肉麻的吹捧蒙蔽了眼睛,一旦他失去权势,才会大梦方醒,这时你再怨天尤人已经没有用了。倒不如随处警醒自己,有失去权势的那天,大权在握时,多做好事,多干实事,不求回报,与人为善。要记住,在你面前唾沫横飞,老告别人的状、老说别人坏话的,老说你的好话、老吹你的业绩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最忠于你的人。和谐社会应该是,以善为本,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快乐愉悦。人性善的本能体现是诚,诚善有道,一个人诚心诚意,他肯定明白什么是善,思诚的实质是明善。
人之生,一年365天,天天与人交往,与家人、与朋友、与邻居、与同事、与领导,许多是熟人,还有很多是陌生人。无论一起做一件事、喝一杯酒、聊几句话、打一声招呼,都要诚心诚意,要表里如一。诚信传递的是一个情字,包括友情、亲情、爱情、同情。情是人际交往的灵魂,情是渗入人心的信赖。这世界上情是没有标价的珍宝。而情源于诚信,诚心待人,人必诚信;欺诈待人,人必欺诈。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把善良待人当作愚直,诚信待人当作笨拙。出言夸张、虚伪,把蚂蚁说成大象,把方的说成圆的,明明长得很丑,夸你是帅哥,明明即将退休,还祝你步步高升,明明筷子夹着饭菜,手机一响却说“我在开会”。处事欺诈,拥有的说成没有,没有的说成大有,明知办不成的事,却拍着胸脯满口答应,应该要办的事,也能找出几十条理由不办。这样的人,时间长久了,要失去别人的信赖,最可怕的是,他的行为对人性人格的践踏和对人际交往的污染。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但任何人不与他人交往那也就无法生存。人类是群居动物,作为个体的人不仅是自然产物,而且是社会产物,而人又分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情趣,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连指纹完全相同的人都没有,人与人都有差异。但是,人类有普世的价值,自由、平等、相爱;人类有共同的欲望追求,和平、发展、文明;各人又有各人的人生之道,处世哲学,生活方式。这么多的差异,怎么使大家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呢?朴素地讲:“井水不犯河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简单的一句是“惹不起躲得起”。当然,生活中也能常常看到,有人为一些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事,两手叉腰、唾沫四溅地对骂,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地争斗,更残忍的是无法自控,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至于官场商场的争斗,那是凭智凭术,残酷性也毫不逊色。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随心所欲,要克制、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宽容、忍让、忍耐。人的行为规范,人的活动准则,一是靠道德,这就要从小培养教育,既有第一老师父母、第一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正规学堂的系统教育。而道德核心是忍让、礼貌、做人。二是靠信仰,人必须要有信仰,信仰是灵魂的安放地,精神的主心骨,无论信仰马克思,信仰佛教,人都要有信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是可怕的,连交往也要小心,当然我们主张信仰马克思。信仰的核心也是忍让、克制、做人。三是靠法律,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规范的根本大法,法律有火炉效应,警告人别碰,碰了会烫伤,有笼子效应,不该越轨,不然就会受到惩罚。法律的核心还是忍让、规范、做人。人类发展进步是以文明代替愚昧、高雅代替粗野、有序代替涣散的过程,在协约、公约之类的规范规则中,人就得忍让、约束、收敛。忍的含义是,既尊重别人,又保护自己,你让他一寸,他还你一尺;忍的真谛是,既快乐别人,又尊重自己。忍的结果,彼此双赢双利,没有胜败。如果忍不住去争权,不惜代价,去跑官要官,坐上了高官厚禄的位子,也许会转眼间变成了可怜兮兮的阶下囚;忍不住去聚财,不择手段,去投机钻营,坐上了显赫一时的富豪榜,也许会转眼间变成了摇尾乞怜的可怜虫。为名利地位、为金钱权势,争得你死我活,打得头破血流,最后两败俱伤,不知不觉掉进深不可测的陷阱。为什么说无官一身轻,万岁老百姓。权利是最大的兴奋剂,有的人不懈努力,得到显赫耀眼的职位,就欢天喜地,不知自己姓什么,可有些高风险的官位说不定等于你背上了一个火药桶,不知哪天会爆。如果能够自觉地约束、克制自己的冲动、激动,你就会是智者,胜者。有许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万丈深渊;忍一点风平浪静,争一点剑拔弩张。
人生是一瞬间,但有些人总觉得人生是个漫长的历程,所以自己要有很多的打算,确定很多的目标,做很多的计划,于是一个愿望实现了,又确立新的目标,标杆逐步提升,有了300万,下个目标是1000万,处长坐上了,下个目标是厅长,为了下一个目标,拼命、劳累、辛苦,在所不辞。结果欲望无止境,目标常变化,生活在苦恼中,所有矛盾、冲突、烦恼、痛苦的根源也就在此。同样,我也看到许多人,一切顺其自然,安世处顺,这种人看上去似乎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我却认为他们才是智者、明白人,顺其自然是顺应客观规律,无论万事万物,都有发展变化的规律。谁也无法预测你能活到几岁,怎么死亡,也无法预测生命的诞生和死亡的降临。你的计划、目标、打算是否符合规律,只有实现了才能证明。天道、命运、机遇往往是规律的天使,顺者昌逆者亡。承认现实,正视现实,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万事万物、人生命运随时发生变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你承认变就是面对现实、尊重规律的体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山不转水转”,“时来运转”这些闪光的哲理就是应变的方法。我常听到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的确,一个变化你的理想破灭,你的计划泡汤,你哀声叹气也好,捶胸顿足也罢,你又能怎么样?难道你能扭转乾坤?当然我们也不能消极面对人生,而要积极主动地,扮演好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在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岗位上,把人生唯一依赖的社会当成家庭,随时相处的他人当成亲人,每天从事的工作当成责任,也就够格了。也说不定哪天会时来运转,也不能说天上掉不下馅饼。千万不要做那种一手遮天、螳臂挡车的愚人,也不要做称王称霸、苍蝇碰壁的蠢人,还不要做避世归隐、愤世嫉俗的怪人。人要懂得,在商场信誉是最大的资产,在官场公正是最高的荣誉,在学界真知是最大的收获,在人间诚信是做人的美德。当今社会不少人,都犯了狂躁症,急躁、浮躁、狂躁,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什么活都想立竿见影,做事心急火燎,看上去热情高涨,仔细观察很多事是草率行事,鲁莽上阵。我想我们的许多“豆腐渣”工程、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出来的。什么都讲大手笔、大动作的时候,就往往忽视科学的论证、冷静的分析、周密的思考。拍脑袋拍板,拍胸脯敲定,似乎看上去很有胆量和魄力,仔细观察,很多事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一些人喜欢以我为中心,自己说了算,听到不同意见,就以为和自己作对,听到几句批评,就以为干扰工作,结果,谁也不说真话,看着脸色办事,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投其所好,趁机溜须拍马,自己还云里雾里,洋洋得意。最后,四面楚歌,脱离了群众,变成了孤家寡人。“太狂是灭亡的先兆”,“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没有见过高山的骆驼总以为没有比自己再高的东西。
人类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共同的理想。创造美好的人生,就要热爱自然,关怀他人,修炼自己。诚信能成贤、忍让能成金、顺世能成功,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人生也就不会虚度了。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