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大新闻

2024第二届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4-08-24本文已被浏览 1665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8月21—22日,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指导,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西藏自治区水质安全与水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信息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和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第二届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藏林芝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和各高校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青藏高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旺次仁,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俞宏文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汉青作主旨报告,开幕式由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校长焦忠武主持。
罗旺次仁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学校办学历史、生态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他讲到,西藏作为青藏高原主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国内相关高校、学术机构的合作,聚焦高原水生态保护的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实践路径,提出更多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俞宏文在致辞中讲到,本次会议以“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高原水生态环境保护学术与实践问题,这不仅是对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深刻审视,更是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全方位助力。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为青藏高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注入新的活力。自治区科协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科技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助力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区域。
俞汉青作题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进展”的主旨报告,为全体参会人员分享了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最新技术进展与研究情况。开幕式后,十二位受邀专家分别就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的多个关键议题作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植物固沙与生态水文的关系、水环境治理的创新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应用和相关工程案例的设计与实践经验等内容。大家共同交流探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针对性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这些报告为青藏高原地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讨会结束后,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西藏自治区水质安全与水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线上线下闭门会议方式召开,焦忠武副校长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教授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实验室18位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团队成员参与汇报讨论,俞汉青院士主持了本次闭门会议。
会上,李淑萍教授汇报了实验室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团队成员分别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的技术路径和面临的问题挑战。听取汇报后,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针对实验室后续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任洪强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实验室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时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明确,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建议。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在丰富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是未来实现青藏高原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文、图:池梦洁/审核:冉照海/编辑:郝婧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