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生,叫守望讲坛;有一种信仰,叫不忘初心。
这里要说的是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我们为之奋斗且乐此不疲的事业,就是守望讲坛,诲人不倦!
守望讲坛,我们要传承教育的使命!
理想中的教育与现实中的教育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经常会感到茫然,以至于我们可能束手无策。对此,我们是否动摇过最初要为人之师的信念?
动摇过,我不说假话,而且不止一次地动摇过。
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曾“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我该怎么办?也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真的好累。当我蓦然回首,当年师范毕业的那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在灵魂的深处,我才真正懂得:教育的使命,就是适时地启发,是茁壮的成长,是高尚的榜样,是幸福的希望,是大爱的奉献,是壮丽的点燃。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上善若水,泽被万物”的德育过程,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准则,是“尚师爱生,寓教于乐”的人文情怀,是用爱心、智慧和责任书写的壮美篇章!
虽然,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我们要真正将教育作为使命来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付出我们的真诚和爱心、勤奋和能力,因为,这是教育者所必备的品格。
守望讲坛,我们要努力做到“悟人子弟”。
许多人认为:为人师者,工作很是轻松,不就是课前机械地抄写教案,课堂机械地照本宣科,课后机械地批阅作业嘛?其实不然。
诚然,在传统的教育中,许多教师成了教案的奴隶,许多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这是误人子弟的表现。而“悟人子弟”,乃是为人之师的一种至高境界。
如何“悟人子弟”?在“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教师肯定要向学生灌输和讲解很多的知识。但是,又不能一味地灌输和讲解,还要适当地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感悟,自我激励,对知识更加心领神会,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得意忘形”,学生在学习中如痴如醉,就达到了师生合力的共鸣,起到了卓越超然的教育效果。当教师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教学艺术,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较好地处理知识的灌输,思维的引导,能力的启发。
守望讲坛,我们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即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知识即美德”,很多的时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美德之花绽放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谦虚实在,要不断地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学识,用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人云:“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需要储备一桶水”,这话不假。但是,我以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学生可以泛舟海上,欣赏海洋的浪花,感受海洋的魅力,吸取海洋的力量!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不单要讲授知识——授人以鱼,还要教会学生思维——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创造思维——授人以欲。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的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一来,我们守望讲坛,便是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守望讲坛,我们要倾注自己的道德良心!
师者若以大海之德,阳光之心来守望讲坛,我们的事业便会充满无限的希望!
为人师者如果披星戴月,勤奋学习,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为人师者如果秉烛夜游,真诚谦虚,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为人师者如果笔耕不辍,铁肩道义,这是一种生活责任!
为人师者如果守望讲坛,不忘初心,这是一种生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