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逐渐向好,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2月23日,卫健委向卫生体系提出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正常的医疗工作,两手都要硬”的明确要求。附属医院在继续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日常医疗工作也逐步展开,并且以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3月7日上午,医院成功诊治一名支气管异物患者。
3月5日附属医院内一科收治一例 “咳嗽、咯痰三年余”的 58岁女性患者,曾多次在西安、咸阳多家三级医院就诊,查喉镜、胸片等,未见明显异常,均按支气管炎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期因咳嗽再次加重在我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内钙化物,经详问病史,临床诊断考虑为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因其起病急骤、窒息发生率高、抢救窗较短等,致死风险较大。支气管异物遗留在气道内未发生急性窒息者,也可导致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咯血,甚至支气管粘膜癌变。
因目前处于疫情特殊时期,原则上非紧急抢救状态暂不行内窥镜检查,但考虑到患者反复在外院诊疗效果不佳,为及时解除患者病痛,经请示医院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后,在严格执行有关防控标准下,3月7日在喉罩全麻下为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发现患者右主支气管腔内有一白色条状异物嵌顿,使用活检钳予以缓慢拔除,因异物较大,且一侧极为尖锐,拔除和通过气管、狭窄的声门时均难度很大,随时有可能造成主动脉刺穿大出血、气管食管瘘、声门处嵌顿以及喉头水肿窒息等风险,操作难度极高。最终在支气管镜医师精准、轻柔的操作下,异物终于被顺利取出,为一长约4cm锥状骨性尖锐物,考虑鱼骨。
操作过程中,患者支气管腔内未发生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术后患者麻醉复苏良好,未出现特殊不适,咳嗽明显好转,安全返回病房。
此例手术是我院麻醉科与支气管镜室首次联合全麻手术,手术风险极高,双方团队均高度重视,提前拟订多套后备处置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风险与意外。附属医院院长郑建文、医务科科长张恒勋及内一科主任施京军高度重视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进行了周密部署。内一科副主任白骕全程给予技术指导,王娜护士长提前两小时进行操作室及内镜消毒,并全程配合操作。麻醉科主任李友安、副主任陈智慧及主治医师胡宝平进行了全程麻醉及监测,保证了手术操作的安全和良好的气道内环境。内一科医生乔江涛、岳小娅和护士长王娜紧密配合,运用娴熟、精巧的操作手法,安全、完美的完成了此次手术操作。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医务人员的精湛医术,更体现了我院各科室间团结协作,紧密配合的优良作风,标志着我院多学科团队协作建设取得明显进步。附属医院在学校发展“大医科”、加强“医教协同”的背景下,投入了先进、高清的支气管镜设备,拥有着强大、完整的多学科老中青医疗团队,取得了西藏与当地群众的信任与肯定,医院的发展将会登上新的台阶。
(文、图:附属医院/审核:郑建文/编辑: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