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姜景奎教授作题为《中国南亚研究治学传承》的学术讲座。姜教授讲述了从古至今南亚学者对中华文化的不断完善所做的巨大贡献,不论是古代张骞、法显和玄奘等推动佛教及其文化传入中国,使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五代学者推动印地语在中国的传播和促进中印之间文化交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南亚治学是中国的文化需要,是中国的内质需要,也是每一个南亚学者的历史使命。姜教授强调,西藏民大师生要抬起头放眼世界,在具备文化自信的同时,还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多了解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要局限于单一的领域,同时又要心存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不背弃小家和大家,永远对家人、国家与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28日上午,在题为《大众意识与国民心态——印度研究新维度》的讲座中,姜教授以我国对印度的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南亚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使用人数、官方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南亚语言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国研究南亚人员必须掌握一门南亚语言的重要性。姜教授讲述了印度的社会组织及其影响,谈到南亚研究不仅要关注印度政府层面和精英层面,更要从大众层面对印度的社会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姜教授还从印度拥有悠久的文明但长期受外来侵略统治的角度,讲述了印度的“大国心理”和“小国心态”,并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印度对自身、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的看法。姜教授从端正态度、研究历史文化与社会、重视传统和新兴精英、研究重要社会组织、用印度语言研究印度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深化对印度的研究工作。
姜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使师生对于南亚治学的传承和印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了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姜景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印度文学文化、印度宗教、南亚区域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发表专著六部、译著三部、辞书一部、编著20余部以及学术论文70余篇。在研项目有“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项目)、新编《印地语汉语大辞典》、全国统编教材《标准印地语(1-6)》等。获得过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如北京市哲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际印地语奖”(印地语言文学贡献奖)、“乔治·格里森奖”(国际印地语最高成就奖)和“卡米耶·布尔克奖”(印地语海外学者奖)等。兼有印度国家文学院阿南德·古马尔斯瓦米院士、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贵州省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指导专家和中国南亚语种学会会长等职。
(文:邵帅、姚小翠/审核:赵家红/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