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教授以美国十九世纪文学中的经典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为主要内容,带领大家走进了美国文学的绮丽世界,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美国社会历史画卷。讲座伊始,金莉简要介绍了这部作品面世后受欢迎的程度,指出作为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是除《圣经》以外销售量最大的作品,其文学和历史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影响十分巨大和深远。美国总统林肯曾经称此书的作者斯托夫人为“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对于该作品创作的缘起,金莉主要从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独立宣言》中不平等的人权观、奴隶制与美国南方经济的关系、美国法律与奴隶制的关系和南北方对奴隶制的不同态度及原因都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即奴隶制的存在已经成为了美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关系到美国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走向。同时,作者由于受基督教“民主和博爱”思想的影响,在痛失爱子之后对黑奴的处境更加同情,进而把这种情愫诉诸于笔端。金莉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情节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对比了作品中两位黑奴的不同命运,还原了作品中“吃苦耐劳,隐忍奉献”的汤姆叔叔以及“不顾一切挽救孩子”的黑白混血母亲的形象。金莉肯定了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博爱思想,即“红”的一面,指出这部作品公开批判了美国社会的罪恶,即容许一个罪恶的制度的存在,而且作者宣扬只有基督教的爱才能拯救这个堕落的社会。同时,《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部反奴隶制的作品,作者同样存在种族主义的偏见,即“黑”的一面,如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混血黑人的行为比黑人的行为要更为理智,黑人的命运被设定为回到非洲或者被折磨致死等。作者有意而为之的 “殖民计划”,也成为这部作品遭受批判的原因。
讲座最后,金莉反观现今的美国社会,指出种族问题在美国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而文学的魅力在于能够唤起人们对善和美的追求,拥有直击心灵的效果,这一点是其他宣传品所无法替代的。欣赏文学作品,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更需要去深入探索一些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如果只是结束奴隶制,而没有结束种族不平等,那终将会留下社会矛盾的隐患。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金莉简洁流畅却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美国种族关系发展史上最黑暗的历史和《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轰动文坛的经典著作,使外语学院师生获益良多。
金莉,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特聘讲席教授,美国德州基督教大学文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莱特高访学者。曾任北外英语学院院长和北外副校长。目前担任北外《外国文学》杂志主编和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独著和合著作品多部,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编写两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文:闫焱/图:汤丹/审核:赵家红/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