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会议室,体育学院院长杨海航与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体校)领导班子就高职专业学生培养及学生就业开展座谈会,自治区体校党委书记朱介田、校长达瓦次仁、副校长扎西、赵斌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座谈会。
朱介田首先代表体校领导班子对学校体育学院表示感谢,他讲到,自2011年自治区体校与民大签订《西藏民族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协议书》(即“3+2”联合培养计划),2015年又进一步深化合作签订《西藏自治区体育局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合作协议书》以来,体校学生的培养得到了民大和体育学院的大力支持,学生培养计划方案得到进一步修订调整,体校学生的学历培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学历教育保持了延续性发展。近期,教育厅到体校进行实地考察,对体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等提出指导意见,要求体校要打破壁垒,完善培养体系,加强梯队建设。在与民大联合开展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与体育学院不断地交流沟通,体校也发现了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此次会议也是在双方沟通的基础上,依据自治区第七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和民大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体校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体校向民大输送学生的质量;调整联合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联合办学。
达瓦次仁讲到,根据民大人才培养计划,体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加大了足球、篮球、田径的授课比重,加大了基础文化课程学习的比例;通过与体育学院的沟通反馈,在学生培养模式方面,为保证体育高职专业学生能适应西藏的基层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现有的“3+2”人才培养模式能否结合学生就业、基层体育工作的需要调整为“3+3”“3+4”培养模式;在竞技体育队伍建设方面也希望民大体育学院给予大力支持。
杨海航表示,体校的“3+2”联合办学模式,每年从体校招收40-50名毕业生,经过近九年的发展,已经为西藏基层中小学教师岗位培养了350名毕业生。根据2015年合作办学协议,招生规模将达到100人,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培养发现,高职专业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读写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相对较弱,这就要求在执行“3+2”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注重“3+2”的“3”的培养,即学生在体校学习的三年,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基础素质教育,才能保证高职毕业生的素质;在学生培养模式方面,应该暂时回归到“3+3”培养模式,即在体校学习三年后,经过考试、选拔,录取相应数量学生在进入民大学习三年的专科学习,才能基本适应西藏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求;在学生就业方面,能否采用反哺原则,即体校在“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可否在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推荐到体育部门、企业进行等单位进行实习就业。
经过三个小时的座谈会,双方就学生学业培养、培养模式、招生人数、实习实践、就业合作等方面初步达成意向,本次会议将会深化体校与民大的合作办学,也将会对体育教育高职专业学生培养、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文、图:王玉闯/审核:杨海航/编辑:付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