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建校六十周年大庆之喜讯,身为曾经在民院工作过的老同志甚为欣喜。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从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学院,再到如今的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一路走来,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每一个前进的足迹,都凝聚着许许多多校友和同仁的汗水和心血。回顾在西藏民族学院曾经工作过的22个年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段创建民院B超的过程,非常值得回忆。
1982年初春,刚从重庆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的我,被分配来到民院。当时正处在医学系初建阶段,我被分配到医学系任教。因为当时很多基础课尚未达到开课条件,我临时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工作。谁知,这一“临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医学系,一直就在医院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B超,因为B超的诞生。下面我就来讲述那段历史。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一九八三年我国开始从日、美等国大量引进超声诊断新设备新技术。由于医学系刚刚建立,需要购置大批教学仪器设备,上面批了大笔经费。在拟定购买设备清单的过程中,当时的医学系领导从医学教育和临床发展的需要出发,购买了一台最新的超声设备。因为在当时,医学系和医院尚未分开,医院隶属医学系,所以B超设备买回来以后就放到医院,归属放射科。因为设备昂贵,因为技术最新,在确定由谁来掌管操作B超的问题上,争议很大。经过领导班子反复考察斟酌,精挑细选,我有幸被选中。
随后,学院里的机构调整,将医院升格为县级单位,和医学系平级,两家单位就分开了。在当时,听说医学系打算收回B超设备,但未能如愿。为什么两家单位都想要那台设备呢?因为贵重。无论是医院还是医学系,B超设备都是最值钱的设备。在当时的医院资产中,除房屋建筑物之外的全部资产,都抵不过那台B超设备。
那台B超设备是日本生产的EUB-25M型,当时全套设备(含有照相、录像设备及一部分器材)价格是十四万三千元人民币。那时的钱也很值钱。从1984年开始,那台设备一直伴随着我在民院工作,直到2003年我离开民院进藏。我离开之后,那台设备还继续使用过几年。
在1984年那个时候,B超技术在全世界都是最新技术,国外也是刚刚起步没几年,国内更为稀少。记得当时,咸阳市只有三家医院拥有B超,即市二院(现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省中医学院和民院。当时的临床医疗方面,民院也是比较强的,属于咸阳市三大医院之一。听说我院的叶毓龙教授、孙幼芳教授等人,还时常被邀请到二院去查房,去会诊。叶毓龙教授还被邀请到陕西各地区去讲学。在当时,西安市拥有B超的大医院也为数不多,属于起步阶段,联系进修学习都非常困难。学习掌握最新技术,注定要比后来人困难很多。
B超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价值?怎样使用设备来诊断疾病?无人能够回答。查阅资料,没有。国内找不到有关的中文技术资料可参考。当时得到的资料只有仪器说明书和一本十分简单的图谱,说明书和图谱都全是英文和日文,一个汉字都找不到。只在大学里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极差的我,面对着那些资料一筹莫展。为了开展工作,我不得不拼命工作,拼命学习,基本都是自学。为此,我不得不购买各种英汉字典,如《医学英汉大辞典》《英汉科技词典》《英汉人名地名词典》等等,逐个单词,逐个单词去查阅,把那些资料全部翻译成汉语资料。同时,还购买了一本美国出版的超声教科书和一本病案讨论原文的影印版,还订阅了一份北美放射学杂志。那时候的民院医院,常年订阅的英文杂志,还有叶毓龙教授需要的《柳叶刀》,孙幼芳教授等人需要的WHO公报。在学习翻译资料的过程中,我曾经得到过叶毓龙教授诸多帮助,心存感激。
B超刚开展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我要一方面要没日没夜地翻译阅读,充实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每天要检查几个到十几个病人,不断总结提高。那时,病人要预约排队,预约时间最长的时候达到两周。
凭借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五个月,和在北京参加了一个月的培训班所积累的那点菲薄基础,一边干一边学,拼命努力,废寝忘食,几乎达到玩命的程度。
为了民院的B超,我个人付出了巨大代价。爱人生孩子的时候,我还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学习,孩子出生半个月了才见到我这当爹的。干B超不到三年,由于劳累过度,把自己身体搞垮了,胸膜结核、心肌缺血接踵而来。在之后的8年中,民院的B超室都是只有我一个人。八年时间里,我都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次假期。平时的工作,不论寒暑,不分昼夜,只要有病人有需求,都随叫随到,没有加班费,也没补过休息。其中艰辛可想而知。然而,艰难的付出也收到了丰硕的回报。
最大的回报就是,“民院B超”成了一张名片和招牌。自治区群培主席到民院视察工作,都莅临医院B超室,并顺带接受检查。当时的自治区卫生厅卓嘎厅长,到民院指导工作时,也亲自参观B超室,指导工作。据说,群培主席视察民院时的照片至今还保留在民大的档案馆。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曾经在我们医院接受过B超检查。陕西日报报道过我和张仁堂教授一起诊治过的一例肝硬化患者的感谢信。我参加过多次全国学术交流和一次国际交流,多次陕西省学术交流,发表过多篇论文。我获选过咸阳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也曾经被咸阳市计生部门邀请,为礼泉县办计生超声培训班;曾经担任过咸阳市科技成果评奖委员,担任过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也曾经有过陕北的病人慕名而来做B超检查;也曾经有过为二院患者会诊检查,确认能否可以做手术;也曾经有过二院的领导动员我去二院工作,当时综合权衡各种因素才没去。在民院工作期间,在B超协助诊断之下而解决的疑难病例,以及抢救过的危重病人,有很多很多,其中尤其是妇产科和外科的病人最多。
遗憾的是,民院B超的优势并未一直延续。有人说,八十年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是真的。八十年代,B超技术发展很快,设备和技术更新迅速,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要更新一代设备。而我们民院的第一台B超,使用年限竟然超过二十年,无不令人称奇。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我院B超设备一直得不到更新,不管我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面对技术滑坡,毫无办法。再后来,到2003年,因为工作更加需要,我接受了西藏卫生厅的邀请,离开了民院,进藏工作,直到退休。
我离开民院以后,民院B超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邓长安,四川籍,1955年生人,汉族,原《西藏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退休主任医师,1982—2003年曾经在西藏民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