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民族研究院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圣俗之间:生存与信仰”的学术沙龙。此次活动由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藏学研究所主办,民族学教研室承办。民族学教研室的马宁、杨黎浩两位博士先后作主题发言。民族研究院领导、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沙龙活动,沙龙由民族学教研室主任史工会副教授主持。
马宁在题为《甘肃南部林区族群的生存文化研究》的报告中,对生态人类学的学术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介绍了甘肃南部林区的生态环境、藏汉民众的生计方式,以三个藏汉村寨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各自宗教的关系为例,论证了宗教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藏族民众形成了以森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与以苯教为核心的生存文化间的循环系统,构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为汉族民众规范自己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他强调了苯教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方面的局限性,指出这种研究属于本土性生态文化知识的范畴,希望通过长期积累,促进藏族地区生态人类学的研究。
杨黎浩在题为《苯教教祖辛饶米沃形象及其演变》报告中,从传统观点及现当代学者研究两方面进行论述,从敦煌藏文文献、后弘期苯教文献、后弘期佛教文献中的其他记载等三种文献中对辛饶米沃的记载进行分析,提出佛教后弘期一些有别于苯教后弘期对辛饶米沃形象的记载,即所谓“辛氏之子”很可能是辛饶米沃本人或其原型的观点,认为其作为苯教改革者或集大成者的形象在藏区广为流传。
此次活动对引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促进民族学学科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文:王伟华、周园朝/审核:朱玉福/编辑:付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