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民族研究院第六次学术沙龙活动在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学术厅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主办,历史学教研室承办,主题为“传统历史与文化”。历史学教研室陈武强副教授和杨学东博士先后作主题发言。民族研究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沙龙活动,活动由历史学教研室副主任刘凤强副教授主持。
陈武强在题为《“唐蕃古道”在河州——对洪武时期河州茶马互市及其地位的历史考察》的报告中指出,洪武朝河州茶马贸易场的开通,使番汉之间茶马贸易和朝贡贸易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这一特殊经济手段,明朝政府达到了“羁縻戎心,充实边厩”的目的。这对于维护甘青藏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成为汉藏人民友好关系的集中反映。
杨学东博士的报告主题为《“柽柏”还是“怪柏”——<水经注·三峡>诸版本记载问题考察》,分别从版本与文献记载的角度论证了“绝巘”多生“柽柏”的合理性。他认为《水经注》版本史上几本有代表性的著作都作“柽柏”,宋刊《太平御览》引此文也作“柽柏”,历史文献中关于“柽柏”“柽柳”的记载更是所在多有,因此,《水经注·三峡》最初的文字就是“绝巘多生柽柏”。主题报告结束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两位老师请教,老师们各抒己见,精彩讨论,兴趣盎然,气氛活跃。
民族研究院的学术沙龙是以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平台为依托,以教研室为单位所开展的系列学术活动。其目的是为培育、凝练科研团队,加强学科建设和教研室“两基”建设,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文:刘凤强/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