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凝练科研团队,加强学科建设,4月24日上午,民族研究院科研团队依托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平台、“西藏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基地优势,在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差别化支持政策与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沙龙,由陈立明教授和马宁博士主讲,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朱玉福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沙龙活动。
陈立明教授在“兴边富民行动与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自1986年以来对门巴、珞巴族进行的多次田野调查成果,通过珍贵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这两个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及当前门巴、珞巴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陈立明指出,随着兴边富民行动的推进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施,门巴、珞巴族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变迁中的门巴、珞巴族社会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两个民族传统文化弱化、变异和趋同的现象。马宁博士在“印控区珞巴族的跨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题报告中,在印控区珞巴族研究这一国内学术界研究还比较薄弱的领域,以人类学研究视角切入,介绍了印控区珞巴族与我国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斗玉乡、准巴乡珞巴族之间的跨界贸易和文化交流情况,总结了跨界贸易的特点及其对双方社会的影响,并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对策。两位学者对门巴、珞巴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研究的主题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对门珞两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就如何实现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边境繁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民族研究院教师在西藏门巴族、珞巴族、夏尔巴人等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中具有历史传统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来,先后承担5项与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其中9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科研团队。本次沙龙也体现了我院研究者立足西藏、服务西藏,对西藏社会现实发展的关注与家国情怀。据介绍,民族研究院计划以科研团队的形式开展系列学术沙龙活动,以学术沙龙促进科研团队建设。
(文:刘玉皑、王占洲/编辑:张翠娟)